团队队伍
博士生导师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团队队伍 > 博士生导师 > 正文

孟瑞霞

【发布时间】:2019-10-23 【浏览次数】:


undefined

姓名:孟瑞霞

职称(职务):教授

学历:博士

办公电话:0471-4318472

Email: mengrx@hotmail.com


教育背景:

1985.09-1989.07 内蒙古农牧学院 植保专业 学士

1997.09-2000.07 必赢线路检测3003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 硕士

2002.09-2006.07 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博士

1997.09-1997.12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 昆虫生态学进修

2003.09-2003.12 北京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习

2004.05-2005.05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 国家公派访问学者

2014.03-2015.03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国家公派访问学者


主要工作经历:

1989-1997 必赢线路检测3003 助教

1997-2002 必赢线路检测3003 讲师

2002-2008 必赢线路检测3003 副教授

2008-至今 必赢线路检测3003 教授


主要研究领域:

害虫生物防治及综合治理,捕食螨天敌研发及应用,昆虫种群生态学、行为生态学及化员工态学


主要讲授课程:

本科生:农业昆虫学,园艺植物昆虫学,害虫生物防治

研究生:植物保护学技术,有害生物生物防治,害虫生物防治,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


专著及出版教材:

1. 《植绥螨系统学及对有害生物的治理》(编委). 广州:广东科技出版社,2021.12,ISBN:978-7-5359-7685-7

2. 《向日葵遗传与育种》(译著,副主译). 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21.3,ISBN:ISBN:978-7-03-064973-7

3. 《梨园害虫综合防控技术》(编委). 北京: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,2015

4. 《农业螨类学》(编委). 北京:农业出版社,2012

5. 《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学》(编委). 北京: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,2007


主要科研项目:

1.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“同一栖息地3种本土植绥螨天敌间集团内捕食作用及共存机制研究”(32060636),2021-2024,35万元,主持人

2.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“外来种斯氏钝绥螨参与的捕食螨间的集团内捕食及作用机制”(31560529),2016-2019,47.76万元,主持人

3.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,释放本地捕食螨天敌对设施蔬果害虫实施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(2020GG0065),2020-2023,100万元,主持人

4.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“双减”专项“天敌昆虫防控技术及产品研发”(2017YFD0201000),2017-2020,35万元,主要参加人

5.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“内蒙古地区本土捕食螨天敌应用潜力评价研究”(2019MS03018), 2019-2021,10万元,主持人

6.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“向葵螟寄主选择机制的研究”(31160366),2012-2015,50万元,主持人

7. 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“捕食螨繁育与大田应用技术研究”(200903032),2009-2013,83万元,子课题主持

8. 内蒙古自治区“草原英才”奖补资金项目,2018-2020,10万元,主持人


获奖成果:

1. “捕食螨产业化研发及应用”,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,2016

2. “向日葵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研发与应用”,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,2016

3. “向日葵发生规律及减灾技术研发研发与应用”,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,2014

4. “向日葵螟综合防治技术与应用推广”,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“丰收奖”一等奖,2011

5. “玉米截形叶螨种群动态规律及防治研究”,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,2005


申请发明专利:

1. 孟瑞霞,李玉晶,曾科科. 条纹新小绥螨在防治小型吸汁类害虫中的应用及其繁殖方法,ZL 2021 1 0135496.3, CN 112753661 B

2. 孟瑞霞,付晓彤,迟元铭,刘庆岩,李玉晶,常静,贾永红. 新小皱新小绥螨在防治小型吸汁性害虫中的应用,202010138669.2


主要荣誉及学术兼职:

1. 内蒙古自治区“草原英才”工程人选

2. 内蒙古自治区“新世纪321人才工程”二层次人选

3. 中国昆虫学会理事

4. 中国昆虫学会蜱螨专业委员会委员

5. 中国植保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生物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

6.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第五届编委

7. 内蒙古植保学会理事

8. 内蒙古昆虫学会理事


近期发表论文(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):

1. 两种植绥螨种内和种间捕食及适合度. 应用昆虫学报, 2022, 59(1).

2. Functional response of Amblyseius andersoni and Neoseiulus neoreticuloides (Acari: Phytoseiidae) to adults of wolfberry gall mite Aceria pallida (Acari: Eriophyoidae) Systematic and Applied Acarology, 2021, 26(4): 809-817.

3. 巴氏新小绥螨溴氰菊酯抗性品系的筛选及其抗性遗传方式研究. 应用昆虫学报, 2021, 58(6):1416-1409.

4. Optimization of the sex pheromone-based method for trapping field populations of Phthorimaea operculella (Zeller) in South China.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, 2020, 19(2): 2-8

5.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a Chinese population of Amblyseius andersoni (Acari: Phytoseiidae) fed with Tetranychus urticae. Acarologia, 2019, 59(4): 475-483.

6. The entomopathogenic fungus Beauveria bassiana used as granules has no impact on the soil-dwelling predatory mite Stratiolaelaps scimitus. Systematic & Applied Acarology, 2018, 23(11): 2165–2172.

7. 巴彦淖尔市野生枸杞地植绥螨种类记述. 山西农业科学, 2019, 47(2): 256-258.

8. 有益真绥螨与巴氏新小绥螨的集团内捕食和同类相残作用. 昆虫学报, 2016, 59(5): 560-567.

9. 以实验种群生命表评价六种植绥螨对西花蓟马的控制潜力. 应用昆虫学报, 2016, 53(5): 996-1004.

10. 向日葵对向日葵螟抗虫性的研究进展. 应用昆虫学报, 2016, 53(5): 921-930.

11. 不同向日葵品种开花物候期和欧洲葵螟寄主选择的关系.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, 2016, 38(3): 368-372.

12. 向日葵筒状小花和瘦果性状与欧洲葵螟寄主选择的关系. 植物保护学报,2014,41(3): 298-304

13. 巴氏新小绥螨对猎物搜寻能力的研究. 应用昆虫学报, 2013, 50(1): 203-209.

14. 两种植绥螨的同类相残和集团内捕食作用. 生态学杂志, 2013, 32(7): 1825-1831.

15. Limited Predator-Induced Dispersal in Whiteflies. PLOS ONE, 2012, 7(9): 1-6.

向日葵螟对不同向日葵品种的寄主选择性. 应用昆虫学报, 2012, 49(2): 464-470.


上一条:李连国
下一条:王萍

版权所有 © 必赢·bwin(中国)线路检测中心-www.3003no1.com 蒙ICP备05000415号
地址: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鄂尔多斯东街29号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 
单位电话:0471-6385801  单位邮箱:http://www.ratchetornot.com/